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1GDP

增速和规模。在过去的37年期间(1978-2014年),中国的GDP增速持续、大幅超过美国。既然中国在增速上一直超过美国,那么在具体经济规模上,中美的差距就在逐渐变小。蓝线(右轴)代表中国GDP规模占美国的比例,1978年时,中国仅仅占美国经济产出规模的6.3%2014年时提高到60%,可以说双方的差距大为缩小 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事件,大幅赶超美国: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(中国GDP占美国的比重一改多年的徘徊,从1994年起为7.7%);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

中美经济在世界的地位。在过去37年期间,美国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30%左右降到2014年的22%的水平 ,中国在同期在世界GDP的占比稳步上升,从1978年的1.7%上升到2014年的13.3%可以说是此(中)起彼(美)伏

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。2000年之前,美国是全球的唯一增长引擎,之后things have changed。在2000-2013年期间,除了个别年份,比如20002004年,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都超过美国,也远超过日本和欧元区(除2000年)。A  Chinese slowdown will affect not just commodities and capital goods, but also global consumer demand(中国逐渐转型为消费性经济体)

人均数据。但就人均而言,中国和美国仍有较大的差距,2014年美国的人均GDP55000美元,中国为7600美元,中国是美国水平的大约14%。但想象1978年时,中国人均GDP 仅为美国的1.5% 无论从总量还是从人均来看,中国和美国的差距都有快速和大幅的缩小

经济结构。看GDP增长的贡献来源(支出法) :中国在过去这么多年这方面不是很稳定,我想原因在于中国在持续的改革,政府对经济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方式的干预。美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比较稳定,消费的贡献率在60-70%之间。从增加值法来看GDP的贡献 :美国GDP规模中服务业的贡献比例为75-78%之间,高于中国 ,但是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例持续上升,1978年时只有24%,到2014年时服务业占比已经翻番至48.2%,而且这个趋势是持续的,反映中国经济在持续向服务性型经济转型之中。

2,对外贸易

首先,看外贸的绝对规模。目前中国的外贸规模已经接近美国的水平。2014年时比重是82.8%,而1978年时仅为5.3%,可以说是飞跃,我想推动力在于以2001年加入WTO为标志的全球化进程 2014年美国外贸规模为5.2万亿美元,中国为4.3万亿美元 )。外贸规模比较大,反映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入程度,以及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

其次,看相对指标,外贸依存度(进出口总额/GDP)。中国从1980年代起外贸依存度就开始高于美国,反映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靠程度高于美国,也反映中国经济增长比美国更加依赖于国际市场

3,家庭收入

首先看中国的情况。2014年时中国人均收入28800元,如果扣掉通胀因素,在1978-2014期间,增长12.1 。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下滑,反映中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GDP增速基本上快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,反映政府和企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获取更大的份额 ,而个人获得的份额却较小,这就是平常所说的,“蛋糕做大了,但老百姓分到的比例变小了。这是中国经济的dark side

接下来看美国的情况。美国家庭平均实际收入在1978-2014年期间仅增长28.2%。如果按照median(中位数)的概念,在1978-2014年期间,美国家庭中位数收入仅仅增长了6.9% (US Census Bureau)2014年美国有1.24亿个家庭,平均size of household 2.54 )。根据Emmanuel SaezThomas Piketty的同事)的数据,现在美国1%的富裕家庭占据全部超过20%的收入,这个收入差距在1970年代以来持续上升,现在已经回到大萧条时期的水平,也就是现在又回到100年前 。如果看财富差距(是存量的概念),同样是Emmanuel Saez的数据,2012年美国最富有1%的家庭占据全美国家庭财富的42%,而前0.5%的家庭占据总财富的35% 如果有2014年的数据,这种差距估计也会回到100年前 why does the income/wealth inequality increase? The decline of labor unions;  globalization; skill-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 ; the superstar hypothesis ; immigration of less-educated workers ; policy, politics etc

比较中美的收入差距(财富差距的比较数据没有)。中国的基尼系数是47.3,大于美国的45。根据这个指标,我们判断,中国的收入差距比美国还严重

4,居民资产

中国的数据来自社科院,美国的数据来自BEA

资产规模。中国和美国在居民资产规模方面的差距在逐渐缩小,到2013年时已经达到38%的水平(美国2013年居民总资产大约90多万亿美元,中国2014年居民总资产大约40万亿美元,254万亿人民币。考虑到美国的数据还有一个非营利机构,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更低一些)

资产结构的比较。和美国相比,中国居民非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60-65%,远高于美国 但中国居民非金融资产的占比有缓慢下降的趋势,反映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,包括规模、金融产品都有大的发展 。美国的非金融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目前大致在30%的水平 。中国居民的非金融资产主要是房子,占比超过90%,但近几年也有下降的趋势,应该是汽车 ;美国人非金融资产中,房地产占比大约在80%-85%

我们专门把房地产资产拿出来看一下 目前中国居民持有的房地产资产规模已经与美国相当,中国2014年的数据是22.3万亿美元,136万亿元人民币。美国2013年的数据是22.3万亿美元。 Note:实际上考虑到在美国只有纽约(841万)、洛杉矶(388万)、芝加哥(270万),这些所谓美国最大的城市比中国规模都差远了,中国的房地产在这个意义上这个价格也有合理之处(只是中国居民收入太低)

金融资产。首先看规模。可以看出,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规模和美国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,2014年时仅仅占美国金融资产规模的25%不到,但同样,也是差距迅速缩小。其次看金融资产配置的比较,有很大的不同 。中国的金融资产主要是存款,其次是理财产品,而美国的主要是养老金,其次是股票,反映中国的资本市场和养老金还是很大的发展空间

净资产规模的比较 。中国居民净资产规模(资产减负债)比美国小,2013年时仅相当于美国的40%,这一比例高于资产规模(中国居民总资产规模占美国的38%),反映中国居民的杠杆比例比美国低 (所以鼓励大家加杠杆炒股呀)。

5,双边经贸

首先是贸易 。中对美贸易有持续和显著的顺差(数据来自美国方面,中国方面的数据显示顺差额小于美方的口径)。意味着:中国需要美国市场多于美国需要中国市场 ;从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看,中国在中美贸易关系中得益较多 ;这也是为什么习主席大手笔买美国的飞机的原因之一(减少中国对美贸易顺差)

FDI的角度。也是美国的数据,中国的数据也是差别很大。Rhodium Group它是专门做中美经贸咨询和跟踪中国在美投资的,它的数据比美国官方数据大好多倍,但是美国对中FDI大于中国在美FDI,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,中国得益多于美国得益

第三,金融投资。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的债权人。在外国持有美国国债中占比超过20%。截至20158月,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大约1.3万亿美元,占美国国债市场的8.1%(听说中国也借道比利时投资美国国债,所以实际规模比这个还大)。

对于中美双边投资有一个结论:美国对中国投资主要是流动性差的FDI,而中国对美国投资主要是流动性超好的国债投资

6,小结

中国在经济规模、外贸、居民资产等方面迅速拉近与美国的距离,中国居民收入增速大大快于美国(费用增速也快于美国),都同样面临贫富不均扩大的问题

中美经贸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彼此获益,但也彼此牵制

一旦中美发生冲突,在经济层面中国在初期占据有利位置 ,但长远不利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刘振华

刘振华

121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金融学博士,某机构全球中国业务研究部经理。联系方式:zhenhua.liu1#gmail.com ((#改为@)

文章